填补空白!珠峰地区首次水热碳通量航空观测试验启动

8月1日,填补碳通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科研团队组织开展的空白空观“青藏高原珠峰地区高寒环境复杂地表地气相互作用-空-立体协同观测试验”正式启动。这是珠峰在珠峰地区首次利用航空平台获取水热碳通量观测,填补青藏高原珠峰地区面尺度地气相互作用观测的地区动空白,建立地面点尺度观测与卫星遥感区域尺度观测之间的首次水热桥梁,标志着我国在青藏高原地气相互作用及气候环境观测研究领域的量航又一重要进展。

填补空白!珠峰地区首次水热碳通量航空观测试验启动

开展大气探空观测和无人机热红外影像获取

青藏高原是测试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对大气具有强烈的验启加热效应,进而影响北半球的填补碳通中纬度大气环流,其地表物质和能量交换不仅影响青藏高原及周边气候,空白空观还可通过复杂的珠峰气候反馈机制和大气环流影响全球气候,是地区动全球变化背景下地球系统地气相互作用过程及生态系统格局演变研究的重要区域。

地基通量观测站

试验区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日县境内珠穆朗玛峰北侧,首次水热平均海拔约4200米。量航此次试验旨在针对该地区陆气水热交换过程和边界层过程,测试利用无人机航空平台开展观测试验,结合地面站点和卫星遥感观测形成多时空尺度、天-空-地立体综合观测,深入探究处于亚洲季风影响区的青藏高原珠峰北坡地区高寒环境和复杂地表条件下的水分循环、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的机理。试验采用地基和空基协同观测方式,从不同时空尺度开展珠峰地区典型地表地气相互作用的观测和分析研究。

据团队负责人、空天院研究员贾立介绍,“卫星观测范围大,是大区域尺度;地面观测站覆盖范围较小,相当于一个点的观测,是点尺度;无人机观测范围介于两者之间,是面尺度。无人机航空‘面’尺度观测可构建‘点’尺度观测与‘大区域’尺度观测之间的桥梁”。

搭载水热碳通量观测系统的无人机正在进行通量数据获取

据了解,此次试验属于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西风-季风作用区非均匀下垫面地气相互作用机载通量观测试验研究”子专题的主要科考内容之一。下一步,研究团队将整合青藏高原地区地面已有站点、航空平台、卫星遥感等观测资料,综合分析高原地区水热碳通量变化过程特征和机理,结合多尺度观测和模拟两大手段探究青藏高原复杂地表地气相互作用特征,揭示青藏高原环境变化及其气候反馈的关键机制。

(总台央视记者 帅俊全 褚尔嘉)